AI赛训工具如何为电竞产业开辟商业新篇章?
采访者:二闹
摄影:网络图片
不久前,北美电竞俱乐部M80与AI竞技游戏平台Omnic.AI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计划运用后者推出的“Omnic Forge AI教练工具”来优化俱乐部的训练与比赛策略,通过数据分析来加深对对手的了解,优化团队技战术。
实际上,AI技术与电竞俱乐部赛训的结合潜力早已被发现。在2025年的DOTA2国际邀请赛中,TI1冠军队伍NaVi的老将们就与Open AI进行了一场表演赛,结果AI轻松取胜,为AI赛训的结合提供了想象空间。Open AI在TI8研发的5V5对战AI也可供玩家体验。
如今,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,将AI与赛训结合的案例也越来越多。2025年,Team Liquid与欧洲软件公司SAP合作,后者提供数据分析支持,SAP也随后的AI工具被Liquid用于辅助赛训工作。去年11月,英特尔新质生产力技术生态大会上,GameSkills-无畏契约AI陪练亮相,它可以帮助玩家进行游戏内的道具投掷训练,提升训练效率。
这些案例显示,AI与电竞赛训的结合正越来越频繁,工具功能也在不断深化。然而,AI工具究竟能为电竞赛训带来哪些具体帮助?又可能与行业产生怎样的冲突?
LGD与特级大师丁立人合作时,我们就AI对选手赛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。丁立人表示,他会通过与AI对弈来分析和学习策略。Liquid使用的AI工具云端存储着超过600万场游戏对局信息,分析历史游戏数据达到1.6TB。
尽管AI为电竞赛训带来了价值,但Liquid和M80的案例也暴露出问题:AI工具是“商品”,使用主体是特定俱乐部,这可能导致“技术平权”成为伪命题。游戏行业AI应用的快速发展,使得“技术平权”的时代似乎即将到来。但实际情况是,资源实力的差异仍会影响各厂商与AI技术的接轨程度。
比如,腾讯在AI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706.9亿元,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如此财力。在电竞行业,若AI工具的使用不以整个赛事、联盟或生态为单位,而仅限于俱乐部自发状态,那么这些工具可能会加剧不同队伍之间的竞争壁垒,导致竞技生态失衡。
AI赛训背后也潜藏着新的商业机遇。目前,AI工具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大多来自职业赛事,版权问题尚待明确。随着AI工具的普及,赛事版权将面临挑战,但也可以视为新的商业变现渠道。此外,借助版权梳理与AI研发机构合作,将工具的使用规范化、统一化,有助于解决竞争生态失衡问题。
在AI赛训的浪潮中,电竞行业需把握机遇,正视挑战,提前规划,趋利避害,以充分发挥AI技术的价值。